李恪 李世民小说《大唐雄魂》全文免费阅读

李恪虽然确信,自己落水一事与李承乾有关。但在李承乾面前,还是要表现出该有的礼节。他是太子,是明日的天子。自己只是个王爷。何况还有李世民还在场,表面功夫还是做一做的。

李恪走向前对着李承乾施礼道:“臣李恪拜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承乾赶快扶起李恪:“三弟,此处不是在朝堂之上,你我兄弟不必多礼。昨日大哥让三弟帮忙捉蜻蜓,害得三弟失足落水,真是罪过。今日本想在父皇训政之后,前去探望三弟,没想到三弟如今已然痊愈,真是可喜可贺。”

哼哼,我信你个鬼。就你这笑面虎的性格恐怕是跟你舅舅长孙无忌学的吧。李恪听到李承乾这虚伪的回答,心里很不舒服。

“是小弟自己不小心失足落水,与大哥无关,小弟一向福大命大,大哥不必担心”。

“是是是,三弟是长寿之相,必定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那就多谢大哥吉言了”。

这两兄弟虽然明争暗斗,但在外人看来,是兄友弟恭,热情友好。至少在李世民看来是这样。李世民自己能当上皇帝,就是因为发动玄武门之变,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所以他一直担心子孙后代学他,将来也来一个手足相残的局面。

看着李恪与李承乾二人关系如此亲密,李世民也很是高兴。

“哈哈,承乾,恪儿。你们兄友弟恭,当为皇子们的表率。不过你们知道父皇特意把你们叫在一起,是因为什么吗?”李世民对两兄弟问道。

“启禀父皇,儿臣不知,请父皇示下。”先回话的是李承乾,他不知道父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恪儿,你呢?”李世民笑笑,又问向李恪。

李恪回答道:“儿臣猜想,如今我大唐初立,父皇是想考一考儿臣对于国事的看法,如何提升大唐国力以及对突厥用兵之事。”

“哈哈,不错。朕却有此意。你先说说,我大唐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对于李恪的回答,李世民很满意,示意李恪继续说下去。

“回禀父皇,当今大唐的当务之急应当是恢复国力,休养生息。前隋之乱,导致天下凋敝,国力贫弱。应该鼓励生产,奖励开荒。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恢复国力。”

“那具体应该怎么办呢?要知道突厥人可不会坐等我大唐国力恢复,他们一定会趁我大唐国力尚弱之时,侵略我大唐,百姓又如何能安居乐业呢?”李世民接着问道。

“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了。大唐需要休养生息,同时也要防备突厥。没有强大的国力,就消灭不了突厥。而消灭突厥,就要动用大量财力物力。这两者之间,互为矛盾,但又不能不解决。恐怕这也是父皇的忧心之处吧”。

听到李恪说这话,简直说到李世民的心坎儿里去了。恢复国力与对突厥用兵之间的矛盾,李世民不是没有想到,但哪一个才是重中之重,从哪一个开始解决,一直是李世民忧心的地方。“那恪儿,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儿臣认为,我大唐将士多来自于府兵,这些府兵都是拥有土地的。闲是为农,战时为兵。派他们征讨突厥,必定会耽误农事。那如果清查户口,让一些流民前往边地开垦呢,同时把他们编入军户,这样既能扩大耕地面积,又能增强我大唐边军的力量。同时又不会影响内地百姓的生产,何乐而不为呢?”

“妙啊,把这些无业流民派到边地进行开垦,既能解决流民问题,又能增强国力,加强边军实力,甚至于可以在边地建立军城,将来出兵突厥,可以直接以此为据点,前出突厥。军粮也可以从边地直接运送前线,大大减少了路上的损耗。恪儿你这迁徙流民之法,一举多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李世民惊喜的问李恪。

“父皇,儿臣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难道父皇忘了,三国时期曹操的屯田之法了吗?虽说我大唐如今是太平盛世,不同于三国乱世。但屯兵之法依然适用于大唐。儿臣也不过是借用,这只是屯田之法的变种而已”。

“万变不离其宗,恪儿能学习前人,用于己身。实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错,这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李世民实在想不到屯田法还能被李恪这么用。

李世民接下来又问李承乾有什么好建议,李承乾实在想不到有什么方法了,只能说三弟所言极是,不过李承乾看向李恪的眼神之中却多了几分嫉恨。

李恪趁热打铁接着说道:“父皇,儿臣也只是提了个大概,具体怎么实施,还要靠父皇和众位大臣决议。”

“没错,这毕竟是个大工程。首先是要清查人口,丈量土地。安排流民迁徙,还要有相应的奖励,免除赋税,建造边城。这些都要一个一个去做。恪儿,可如果突厥人偷袭边地又当如何呢?”李世民又向李恪抛出了一个问题。

李恪回答道:“那就和突厥人好好谈谈,与突厥人达成和议。有父皇渭水之盟在前,突厥人不会贸然毁约。汉高祖刘邦尚且有白登求和之辱,只要父皇忍辱负重三年,儿臣敢断言三年之内,颉利必定败亡”。

“好,大丈夫能屈能伸。朕等得起,朕相信大唐百姓也等得起,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恪儿,从明日起,朕要在宣政殿进行朝会,你也参加吧。”李世民一高兴,就让李恪参加了朝会。

要知道在皇子当中,只有太子李承乾有这个权利。只有储君才能在大朝会上听政,目的就是培养太子的处理政务的能力。如今这一权利不再属于李承乾一人。

李承乾听到让李恪也参加大朝会听政,气的压根都痒痒。凭什么让他李恪参加,他又不是太子。

不过李恪的心情可是大好啊。能够接触到大唐的核心权力圈,听取大唐群臣讨论国事的建议,必定会增强自己的见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时刻见到父皇,增强父皇对自己的好感。这是什么?这就是本钱啊。

李恪连忙跪倒在地说道:“儿臣遵命,多谢父皇。”

在问政结束以后,李恪与李承乾分别离开了延英殿。李承乾望着李恪离开的身影,愤怒不已。

“李恪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有才华了,难道他背后也有高人指点。不知道他从哪里搞来的迷魂药,哄得父皇如此开心,竟然让他参加明日的大朝会”。

“哼,不管你耍什么花样,大唐太子永远都是我,不是你李恪,咱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