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金榜降世:盘点春秋十三甲》赵晋赵锴完整版免费阅读

“殿下,什么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啊。”

小环皱着眉头看着诸葛孔明的上榜理由,有些看不明白。

“知道做不成的事偏要去做。”

赵晋有些叹气的说道。

他把目光投向西边,脑海中浮现了孔明的身影。

三顾茅庐,火烧新野,赤壁三分,七定南蛮,六出祁山,星落五丈原。

一生奔波劳碌,最后也改变不了汉亡蜀破的结局。

“希望此世,武侯能改变那个结局吧。”

他当初留给诸葛亮三个锦囊,叮嘱他遇到难以抉择的问题时打开,现在想来,他应该已经打开第一个锦囊,等着刘备三顾了。

“不过对他来说,这上榜倒不是件好事,单单那七星灯,想必天下帝王都会虎视眈眈。”

赵晋眉头微微皱起,有些为诸葛亮担忧。

七星灯可以续命十二年,已经体会过权力顶峰的各大帝王自然是都想长命百岁,怎么会白白放过这续命之物。

…………

西汉,下邳 。

“东汉诸葛亮?”

韩信有些欣喜的看了一眼榜上的名字。

楚汉战争结束以来,他一直劝刘邦趁东汉内乱,一举攻下,从而一统西陆,成为可以和大秦一样独占一片大陆的王朝。

只是陛下一直以‘战乱刚平,应当与民养生,不宜再起事端’为由,迟迟不肯发兵东汉。

而一直以来与韩信意见相一的张良,萧何等人,不知为何在这件事上也是默不作声,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此次东汉的诸葛亮上榜,获得了天道奖励的七星灯,想必陛下忍受不了延长寿命的诱惑,定会发兵东汉。

而自己的一身才学,也再有用武之地。

“大王,陛下已到云梦,邀您拜见。”

蒯彻进殿内禀告道,韩信此时身为楚王,他自然是要称呼为大王。

“陛下到云梦了?”

韩信心中嘀咕了一声。

“蒯彻,你怎么看?”

行兵打仗之事他得心应手,但这些官场君臣之事,自然是比不上自己的谋士想的周到。

“鸿门之宴。”

蒯彻冷声回答。

韩信心中一惊,感到些许胆寒。

当初项羽邀刘邦赴鸿门之宴,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要借此机会除掉一大敌。

只不过因为项羽的自傲以及优柔寡断,最终使刘邦逃脱,平白丢了一次机会。

刘邦可不是项羽,他出身布衣,在乱世之中称帝,不会有什么优柔寡断,心慈手软之处。

“如何应对是好?”

韩信有些焦虑的问道。

他忽地又想起了老师给他留下的十二个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临别之时他还不以为意,如今看来却是要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一般。

“老师,弟子不肖。”

韩信有些悔恨的在心中默默的念道。

老师留下这十二个字就是想让自己功成身退,事了拂衣,可自己却是贪恋这兵权与藩王之位不肯放,如今骑虎难下,日夜忧虑。

“不知道老师身在何处,但此次金榜现世,老师定能上榜,我一定要活到那一天。”

韩信咬牙,暗自说道。

“而今有上中下三策,上策为阳奉阴违,表面回复陛下答应去云梦接见,实则暗中调兵,将陛下擒拿。”

“中策托病不出,派人去接见陛下即可。”

“下策则是提钟将军人头,亲自拜见。”

蒯彻一次性为韩信提供了三条对策,应对刘邦的鸿门之宴。

“上策不可,本就是我私藏钟离眜在先,若还先动手囚困皇帝,必遭天下诸侯共击。”

钟离昧是项羽的得力干将,本是王朝通缉之人,韩信却是私自收留他,确实是有错在先。

“中策拖病不过也就是延缓之计,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如此看来,便只有下策可用了。”

韩信幽幽长叹,满面愁容。

“大王三思。”

显然蒯彻并不认可韩信采用下策。

韩信摇了摇头,拿起案桌上的长弓,缓缓起身。

只见他拉弓射箭,便是有只箭矢直直的飞出,整套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开弓哪有回头箭。”

韩信语气幽幽,眼神冰冷。

…………

西汉,云梦。

“子房啊,这术榜你不是榜首术甲朕可不认啊。”

刘邦翘着公布的术榜人选嬉笑道。

哪怕身为帝王,刘邦身上却是始终有股市井无赖的气质,但张良可不敢因此轻视他,反而是对刘邦极为的畏惧。

在他看来,当世的诸多王朝当中,也就只有大秦皇帝嬴政要比刘邦略胜一筹,其他各皇论起帝王心术来,可能真比不上这市井出身的刘邦。

“陛下说笑了,天下何其广大,能人异士众多,有谁能说自己必定上榜呢?”

张良十分谦虚的回答道。

倒也不算是张良自谦,而是他确实觉得这天底下精通术算一道的能人众多,自己虽然也不差,但未必就能有那前三的位置。

术算榜只有三位,如今隔壁东汉的诸葛亮占据一席之地,自己的老师将来必定也有一席之地,而且大概率会是榜甲,这么一算就只剩下一个位置了。

张良自然也是没有十足的信心。

见到张良这般谦逊,刘邦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而问道,“你说韩信会来吗?”

张良犹豫了一会回答道,“以我对重言的了解,他会来的。”

“会来就好,会来就好。”

刘邦听到张良的回答哈哈大笑道。

这笑声虽说是十分的爽朗,但是在张良听来却是有些渗人。

刘邦对于他们这些臣子来说,兴许说不上是好君王,但是对于西汉的百姓来讲,无疑是个好皇帝,这也是张良愿意辅佐刘邦击败项羽再到如今平定藩王的原因。

“虽说如今大汉一统,但是诸侯遍地,随时可能再起战乱,朕起于布衣,斩白蛇而终得帝位,实在不忍心再起战端,害百姓流离失所。”

这般说着,刘邦拂袖遮脸,好似要因为苍生疾苦而流泪一般。

“陛下圣明!”

周遭的臣子将士在听到刘邦这番话之后都心有触动,竟皆下跪,高呼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