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杨富劳和他的三个女儿》杨富劳 大妮完整版免费阅读

4

还没做中午饭,天上飘来了几朵乌云,整个村子像被盖进了高压锅里面,顿时感觉燥热不安。

杨富劳抬头看看天,心想:不好,要下雨,下午的棉花还没收。于是招呼媳妇赶快做饭吃饭,趁下雨之前赶快把棉花采摘完毕,一旦下雨,棉花在地里肯定要发霉。

于是,媳妇赶快烧水下面条,早上的剩菜青椒炒豆角直接倒进面条里,很快就出锅了。一家人随便的扒拉了几口,就匆匆忙忙挎着几个筐出发了。

走在村上的小路上才看到很多人都匆匆忙忙的往地里赶,杨富劳一家不觉加快了脚步,杨富劳一边快走还一边催着大妮,“跑快点”,大妮紧跟了几步。他们这速度他们都叫“小跑”,当然没有撒丫子跑,那样在农村还是不太雅观的。

——

作者有话说:

到了地头,很快分配好任务,他们并排钻进了棉花地。好似游泳竞赛,三个赛道,他们在棉花地里寻找着,采摘着,此起彼伏。这天气,汗水早已经湿透了他们的衣服,棉花地里密不透风,吸进去的空气都感觉有点烫鼻子。

杨富劳心里想着,可千万别下雨,早上刚打的农药,还没生效就被雨水冲走了。这还是小事,碰上连阴雨,棉花发霉,快开的棉桃也会被闷坏。不好扣,卖相也不好,评不上级,就卖不上钱了。听说新疆那边,天天大太阳,棉花直接在地里就采摘完了,真是美哩很啊。一边想着,手里也没闲下来。

杨富劳的媳妇干活也是一把好手,性格比较傲上,就是不能比别人差,很多事情都走在村里其他人的前面,她最出名的事情,大概是跪在地上薅花生,这在村子里传为“美谈”,人们对这种事情感情很复杂,有佩服,有嘲笑,还有说她傻的,但是她才不管那么多,收到自己家的东西才是真的。这不,她又是第一个到地头完成任务的。不过杨富劳和女儿很快也赶到了。

他们把采摘的棉花倒进地头一个筐里,准备拿着空筐重新出发。一阵风吹来,竟有丝丝寒意,风吹在他们湿透的衣服,里热外冷,这让他们很不舒服。杨富劳索性脱掉了褂子,扔到路边的棉花筐上,一边扔一边说:“得赶快了,这雨一会就下了”。

媳妇倒没那么多废话,直接一头又扎进棉花地了。大妮的表情看着像是快哭了,杨富劳不知道该如何给她鼓劲,只好说了每次干活都说的话:“让你好好上学你不上,上学比这个还累吗”

大妮也不知道是悔恨还是埋怨:“哎呀,我是真哩学不进去了,我还是得出去打工”。

杨富劳无言以对,一头扎进了棉花地。他知道干这个农活,自己有时候都想撂挑子,何况年纪轻轻的女儿,是时候给女儿找一个出路了。

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杨富劳感觉舒服了好多,只是采摘的任务才完成了一半,天上的乌云更多了,看来雨是不可避免了。三人都没说话,都在努力的工作着。

雨还是不可避免的下来了,刚开始他们只听到声音,因为棉花茂密的叶子就是他们最好的雨伞,但是时间一长,叶子上的雨水滴滴答答的落下,他们避无可避,雨水滴在他们的头上,脸上,身上,丝丝凉意真的非常不舒服,杨富劳甚至闻到了一股浓浓的农药味在他的脸上流淌。“日他妈呀”杨富劳小声的骂了一句,不知道是再骂这场雨还是谁?

脚踩的地上刚开始还是硬的,随着雨水的浸泡,慢慢融化,化成一坨坨的粘在他们的脚底,杨富劳感觉走路越来越吃力了,终于到了田头,才发现媳妇早已经到了,留下一对鞋子在筐边。这时,女儿也出来了,看着同样狼狈,脚底的鞋子变成了高跟鞋,脸上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杨富劳说:“你先挎一筐回家了,剩下的我和你妈摘就行了”。大妮看了看天,挎了两筐,左右摇摆着走了。

这雨时大时小,杨富劳挎起筐扎进了棉花地,想起了媳妇那句话:“人怕活,活怕磨”。

大妮走在路上,前后都有小跑的人,有些年轻人甚至打着号子,大妮挎着两筐棉花也走不快,眼睛虽然被雨水遮住,但是还能看到雨中的风景,雨中的空气清新而美好,有一种熟透秋收的味道,田野里虽然杂草黄草丛生,但是雨中,它们安静了很多。

脚下的路是越来越难走了,鞋子变的越来越重,大妮只好把它脱下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家走,偶尔硬东西硌住脚,还得咬咬牙。

快到家门口,路过二嫂家的龙门口,突然看到二妮和小妮正在下面避雨,哎,忙的把她们也给忘了,大妮赶快招呼她们,“走,赶快回家吃饭”边说边前面带着队。

回到家,大妮赶快洗了手,换了衣服,把鞋子扔在地上让雨水冲洗,换了拖鞋,赶快给两个妹妹做饭。做饭时间,两个妹妹早已开始啃起了馒头。

饭还没做好,杨富劳和媳妇也狼狈的回来了。媳妇不好意思笑着说:“把这俩人给忘了”!

杨富劳对二妮说:“晚点给你也配个钥匙”。

杨富劳又跟着吃了一点面条,换了一套衣服,走进储藏间,拿着钓鱼竿就要出发。媳妇看了,骂道:“下这大的雨,还去钓鱼,棉花还没抠”

杨富劳说:“下雨凉快,鱼好钓,棉花晚上我抠”。

看到媳妇怒目而视。杨富劳接着说:“今下雨没事,村长肯定在那钓鱼,我见到他跟他说说大妮当老师的事”。

媳妇不知道是真是假,只好任由他去了。·

看到媳妇怒目而视。杨富劳接着说:“今下雨没事,村长肯定在那钓鱼,我见到他跟他说说大妮当老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