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二两《医武弃少》凌宇元彬小说免费阅读

点击阅读全文

谁偷走了你的时间?——教孩子认识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


   

   很多妈妈都抱怨自己的孩子浪费了太多时间,很多孩子也抱怨自己的时间总是不够用,那么,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时间呢?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时间利用的效率太差。因此,我们首先要教孩子认识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

   

32. 你的时间,浪费太多了!——孩子时间利用效率太差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每天忙忙碌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表面上看非常用功,但是成绩却总也上不去。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百思不得其解,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其实,导致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效率太低。而导致孩子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有很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孩子时间利用的效率太差,也就是不会利用时间。

  李洋13岁了,还有几个月时间就要参加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他的学习在班级位于中上游水平,正好处于重点初中录取线的边缘地带。所以,李洋每天刻苦学习,他早晨起得很早,然后开始晨读,晚上吃过饭后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学就学到11:00。

  但是,学校组织的第二次摸底考试,李洋的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妈妈非常着急,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于是,妈妈决定利用几个晚上的时间,亲自观察一下李洋学习的情况。

  很快,妈妈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李洋每天晚上都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但是,他随意性太强,想看哪本书就看哪本书。有时候,李洋拿起数学书做几道练习题,如果遇到难题,不知道怎么解答了,他就会放下数学书,拿起语文书,如果觉得语文书太枯燥了,他就又换成了英语书……好像每一科都看了一些,其实都只是略知一二,实际的收获却非常少。

  针对李洋的情况,妈妈神秘地说:“儿子,妈妈想到了提高你学习成绩的好办法。”

  李洋高兴而又惊讶地问:“什么好办法啊?”

  妈妈耐心地说:“就是每天晚上安排一下自己学习的功课,比如,今天要看哪门功课,看哪些内容,大约看多长时间,等等。有这样一个大概的时间安排,你就会有进步。”

  李洋疑惑地说:“真的吗?那我试一试吧!”

  于是,李洋按照妈妈说的去做了。几个星期后,在学校组织的第三次摸底考试中,李洋的成绩果然上升了,学习也不像以前那么累了,学习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李洋虽然每天刻苦学习,但是却没有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有教育敏感度的妈妈通过细心观察,找到了原因,并针对这个原因,帮助李洋提高了学习成绩。

   可见,学习的效果与学习的时间长短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不是说学习时间长,学习的效果就一定好,学习的成绩就一定会提高,关键还在于孩子是否懂得合理利用时间。

   对于孩子而言,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但是他还不具备合理利用时间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帮助他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指导他学会管理时间,这样才能提高他的学习效率。

▲ 教孩子提前安排每天的学习

   有的孩子在学习中会出现和李洋同样的问题,学习随意性太强,缺乏计划性,做事拖拖拉拉。这时,我们可以像李洋的妈妈学习,教孩子提前安排每天的学习,也就是合理安排每天学习的时间;学习一定要有目的性,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孩子每天晚上学习之前,我们就可以引导他想一想,今天晚上要学习哪几门功课?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学习这几门功课的哪些具体内容?每门功课的学习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这样有了一个大致的时间安排,就可以鞭策孩子尽量按照进度学习。

   另外,孩子每天学习结束之后,我们也要引导他想一下,今天的完成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完成预计的学习任务?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又该如何去改进?这样一来,孩子就懂得每天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不足,及时改正,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 让孩子有针对性地学习

   一个真正懂得利用时间的人,是不会把所有东西都往脑子里硬塞的。孩子每天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然而,面对着无限的学习内容,我们就需要让他有针对性地学习。也就是说,不要不分轻重地给所有科目分配同样的时间。

   在学习上,孩子必须分清主次,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用有限的精力帮助自己取得尽可能高的学习效率。对于自己掌握得好的科目,可以少安排一些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比较弱的科目上。这样的学习会更有针对性,时间利用的效率就会提高。

▲ 为孩子排除外界的干扰

   有的孩子学习时不够专注,房间外面有什么动静,他都会竖起耳朵听半天,看看有什么事情发生。等到他回过神来学习,他还需要寻找刚才学到哪儿了,刚才的思路到哪里了,这样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还降低了学习效果。

   因此,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我们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尽量不看电视,不闲聊,而是能够安静陪他一起看看书,或是安静做自己的事情。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专心学习了。

   而且,孩子长时间在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他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时间利用的效率就会提高,学习的效果会更好,成绩也会得到逐步提升。比如,原来1个小时才能做完的事情,现在30分钟甚至20分钟就能完成。

   

33. 学习,玩耍两不耽误!——劳逸结合,学习效果才最佳

   

   我们看到“学习,玩耍两不耽误”这个标题的时候,是否会有疑惑,难道真的能做到吗?在生活中,我们很多妈妈经常是看到孩子在玩,就很不高兴,觉得他是在浪费学习的时间,于是赶紧叫他回去学习,并希望他学习的时间越长越好。我们不仅要求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且还要让他上一些培训班、特长班。

   结果又是怎样呢?我们整天把孩子关在书房,他看似坐在书桌前“认真”学习,其实头脑昏昏沉沉,学习拖拖拉拉,学习的效果很差。因为,从生物学角度讲,如果孩子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就会感到头昏、头脑不灵活,这是由于脑神经过度紧张而引发的症状。

   而且,当孩子感到非常疲劳的时候,他会表现出情绪急躁、厌烦、忧虑等心理问题,甚至还会引起厌学情绪。毫无疑问,这不仅降低了孩子的学习效果,而且还有害于他的身心健康。

   可见,我们要求孩子整天学习,并未收到好的效果,反而影响了他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当孩子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应该引导他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让他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恢复到轻松、愉悦的状态,然后再回到学习中,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薇薇今年上6年级,是个听话乖巧、学习用功的女孩,爸爸妈妈对她都寄予了厚望。薇薇为了能顺利考入理想的重点初中,自觉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复习功课上。

  但是,在一次班级组织的考试中,薇薇却出现了状况,答题的时候,她突然感到头昏脑胀,脑子里一片空白,平时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了……最后的考试结果自然也惨不忍睹。

  这一次,薇薇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妈妈经过仔细思考和分析,找到了薇薇的症结所在。于是,妈妈开始改变薇薇学习时间的安排,让她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比如,薇薇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妈妈就会让她休息一下,有时让她在屋里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有时带她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等等。就这样,在妈妈的帮助下,薇薇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学习疲劳了,而是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

  几个星期后的一次考试,薇薇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最终,她顺利考入了理想的重点初中。

   从薇薇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和玩耍并不矛盾,如果懂得劳逸结合,反而可以提高学习效果。由此可见,一个不懂得劳逸结合的孩子,则不能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努力了半天,到头来虽然疲惫不堪,但学习上却很可能没有什么收获;而一个懂得劳逸结合的孩子,才能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

   孩子理应以学习为主,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他爱玩的天性,因此,我们要改变观念,要认识到劳逸结合对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学习和合理地休息,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 引导孩子把“黄金时间”用在学习上

   最好的时间应该用来学习,休息的时间不能算是浪费时间,但是,如果孩子在最佳学习时间段里休息,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了。我们想让孩子高效学习,就要让他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最佳学习时间段——黄金时间。

   据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一天之内有4个学习的黄金时间,第一个黄金时间是清晨起床后,第二个黄金时间是上午8:00至10:00,第三个黄金时间是下午6:00至8:00,第四个黄金时间是入睡前1小时。如果孩子懂得把“黄金时间”用在学习上,就可以轻松自如地掌握、消化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还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时间规律和习惯。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充分利用好自己独特的“黄金时间”,养成在固定时间学习的好习惯。

▲ 帮助孩子学会有规律的休息

   一般认为,孩子每次看书学习的时间应该在40分钟左右。当孩子学习了一定的时间之后,我们就要提醒他休息一下。当孩子学会了有规律的休息,就可以消除他大脑和身体的疲劳,恢复良好的记忆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休息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做一会儿眼保健操,向远处眺望一会儿,闭上眼睛休息一下,也可以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和他人聊聊天,做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等等。

▲ 指导孩子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当孩子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需要提醒他适度休息,当他的身心得到了彻底放松之后,就要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休息起来没完没了,劳逸结合的“劳”就被“逸”掩盖了,这样便失去了其中的意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有的孩子注意了劳逸结合,但是休息的方式却是不健康的。比如,有的孩子会一直看电视,有的孩子会上网玩游戏,等等。这些所谓的“休息方式”,并不能使孩子得到真正的休息。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休息方式,让他学会有规律的休息,真正做到劳逸结合。

   

34. 他老是自由散漫,管不住自己!——提升孩子的自律性

   

   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英国著名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经说:“自律自制是品格的精髓,美德的基础。”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哪怕对自己一点小的克制,都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可见,自律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孩子来说,自律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他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如果没有良好的自律心态,便会被诱惑牵着鼻子走,从而会让自己离成功的目标越来越远。

   如果孩子总是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他就很难取得进步、得到真正的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规矩。

  晓波今年10岁了,由于妈妈上班很忙,对他的教育有些疏忽,不管他做什么,妈妈基本不管不问。渐渐地,晓波开始变得我行我素,不管是谁说的话,他都不放在心上。

  晓波在学校也是如此,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特别多,不是乱动书本就是用笔在纸上乱画,有时还和同桌说几句话,老师严厉地批评他,他也只能老实几分钟,一会儿就又管不住自己了。

  于是,妈妈开始加强对晓波的管教,并一起制订了一份“自律计划”,把他平时的散漫行为,都以明确的方式写在纸上,比如,在家写作业拖拖拉拉,上课乱动书本,上课随便说话,等等,以此来告诉他,这些行为都是妈妈不喜欢的,也是不对的,并让他严格要求自己在一定时间段内改掉这些不好的行为。

  而且,妈妈每天晚上都要检查晓波当天执行“自律计划”的情况,如果他做得好,妈妈就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他做得不好,妈妈就给予鼓励。

  就这样,在妈妈的帮助和引导下,晓波有了明显的变化,虽然有时还会出现自由散漫、管不住自己的情况,但是他已经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并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好的行为了。

   可见,晓波之所以会“管不住自己”,源于妈妈平日缺乏对他严格管教,缺乏对他进行有效的训练。当妈妈认识到这一点后,采用了制订“自律计划”的方法,让晓波知道了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并下决心改正,妈妈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才使得晓波有了明显的变化。

   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做妈妈的就应该培养他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升他的自律性。

▲ 与孩子一起制订约束的规则

   古人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想提升孩子的自律性,就要让他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一个具有较强规则意识的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他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才能保证将来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因此,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约束的规则,让他学有所循,行有所依,这样他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在生活中以规则为行为准绳。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可以制订约束的规则,比如,孩子回家要先写作业,写作业的时候不可以做其他事情,书桌上不准放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写完作业要认真检查,自己收拾书包,等等。

   无论孩子是遵守了制订的规则,还是违反了制订的规则,我们都要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在我们的表情、语言、动作中,孩子就会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他慢慢就会坚持遵守规则,自控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 通过游戏训练孩子做到自律

   孩子天性爱玩,游戏是他最喜欢的活动,而且游戏本身都具有一定的规则性,遵守游戏规则是参与者的基本条件。如果我们经常和孩子玩游戏,就可以让他懂得游戏的规则,训练他遵守规则,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提升他的自律性。

▲ 教给孩子自我控制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行动前,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孩子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行动,也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因此,为了提升孩子的自律性,我们应该教给他自我控制的方法,让他学会“三思而后行”,先想一想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比如,有的孩子上课管不住自己,经常做小动作,时不时说几句话,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让他想一想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不会带给自己和他人不好的影响?当孩子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会打扰老师的上课,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还会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他自然就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渐渐地,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就能管住自己认真上课了。

   

35. 没意思,我不玩了!——教孩子学会分解复杂的任务

   

   在生活中,孩子玩游戏的时候,经常是玩着玩着觉得没意思,就不玩了;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经常是写着写着觉得题太难了,就不想做了。当孩子面对复杂的任务时,他就认定那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也就不会付出努力去完成。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做妈妈的应该怎么办呢?我们有的妈妈觉得,这是源于孩子缺乏耐心和毅力,于是就专门培养他的耐心和毅力。当然,这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其实,还有一种更实用、更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分解复杂的任务。也就是说,将一件复杂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任务,然后分别完成,直至全部完成为止。

  7岁的鑫鑫是个缺乏耐心的孩子,妈妈为了培养他的耐心,可是费了不少劲。一天,妈妈给鑫鑫买了一堆积木,对他说:“这些积木可以搭很多漂亮的东西,比如房子、动物、汽车,等等。现在你就用这些积木搭一座房子吧!”

  鑫鑫很喜欢玩游戏,于是就高兴地动手去做了。但是,用一大堆积木搭一座房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鑫鑫玩了30分钟左右,也没搭出房子的样子,于是就失去了兴趣,对妈妈说:“没意思,我不玩了。”

  妈妈说:“这样吧,妈妈和你一起来,我们一块搭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在搭房子之前,我们需要想一下,搭房子先需要做什么,然后需要做什么。”

  “当然是先要搭地基了。”鑫鑫回答道。

  妈妈高兴地说:“没错,儿子。那我们就一起搭地基吧!”

  几分钟后,房子的地基搭好了,妈妈继续问道:“儿子,那下面我们需要做什么?”

  鑫鑫有点迟疑地说:“我觉得应该是搭墙壁吧?”

  “对极了!”

  几分钟后,房子的墙壁也搭好了,妈妈又问鑫鑫:“最后需要做什么呢?”

  鑫鑫笑着说:“当然是房顶了,不搭房顶,如果下雨就会漏雨了,那我们可就惨了。”

  妈妈接着鑫鑫的话,继续说:“那我们就赶在下雨之前把房顶搭好吧!”

  于是,母子俩又开始搭起房顶。很快,一座漂亮的房子搭好了。妈妈兴奋地说:“儿子,怎么样?多漂亮的房子啊,这可是你认真搭好的,妈妈真替你高兴。”

  鑫鑫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动手搭好的,有些疑惑地问:“妈妈,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是怎么做成的呢?”

  妈妈耐心地说:“儿子,把一件复杂的事情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部分,然后再一步一步去做,就不会觉得它有多么难了!”

  鑫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当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部分,然后再按步骤去做,可以缓解孩子的焦躁情绪,使他更有耐心、更有信心,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任务。可见,这是孩子需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所以,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分解任务,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 帮助孩子将复杂的事情分解一下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喜欢依赖他人,什么事情都要靠他人的帮助,一旦让他自己去做,他就会畏手畏脚,觉得事情太难了,根本不能把事情做好。这时候,我们做妈妈的不能只是帮助孩子去做事情,而是要帮助他将复杂的事情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容易完成的事情,并逐一引导他去完成。

   比如,孩子要学习骑自行车,我们就可以帮助他把学习骑自行车分解成3个步骤,第一步:让孩子学习推自行车,第二步:让孩子学习单脚滑行,第三步:让孩子学习上车练习。这样一步一步地学习,加上反复练习,最后就能很快地学会骑自行车。

▲ 孩子的学习同样需要“分解”

  笑笑今年上4年级,数学一直是她的弱项,只要遇到综合应用题,她就会请求妈妈示范性地演示,但是一到自己就又不会了。于是,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对笑笑说:“我们一起来做一道题,我先做一步,然后你再做一步,怎么样?”笑笑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就这样,母女俩一人一步,一会儿就把一道应用题解答完了。笑笑觉得,把整个应用题分解成按步骤运算以后,看起来容易多了。于是,笑笑开始自己尝试这样的方法做题。

   面对孩子学习的问题,我们同样可以教给他学会分解。我们帮助孩子把某些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让他从难度较低的小任务开始入手,一步一步认真去做,最终一定可以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

▲ 树立孩子解决复杂任务的自信心

   当孩子面对一件很复杂的任务时,他就容易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觉得自己没办法完成。这时候,我们要对孩子说:“孩子,妈妈相信你!”然后,我们再帮助他分解复杂的任务,使他对每一个小步骤感觉不到吃力。在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有动力,并相信自己能够独立完成。

   一步一个小成功,一个个小成功又会堆积成大成功,孩子不仅把事情做好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对孩子来说,以前那些看起来无法解决的事情,现在只是一个个小小的挑战而已。当孩子再次面对复杂的任务时,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畏惧,而是开始尝试自己一步一步去完成。

36. 每天我有25个小时啊!——建立起孩子的“时间观念”

   

   对孩子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谁能拥有更多的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良好的时间观念,有助于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他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做妈妈的要建立起孩子的时间观念,指导他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1957年,他获得世界最高物理学奖——诺贝尔奖。之后,人们纷纷请教他的成功之道。李政道思考了很久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普通人每天有24个小时,而我每天有25个小时。”难道李政道真的比其他人“多”出1个小时吗?其实是因为李政道是一个非常擅长利用时间的人。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情拖拖拉拉,写作业磨磨蹭蹭,这些问题一直都困扰着我们很多妈妈。其实,只要我们根据孩子的情况,帮助他建立时间观念,教给他合理利用时间,他也可以每天有25个小时。

  佳音上3年级了,不管是做作业,还是做其他事情,她总能认真完成,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做事太慢了,每天晚上的作业要写到9:30左右。

  这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了考试中,她由于做题很慢,经常答不完卷,但凡是她做完的题目,基本都是正确的。虽然佳音答题的准确率很高,但是总得不到好成绩。因为时间不够用,最后的几道大题总是空着,而佳音却说:“妈妈,其实这些题我都会做。”

  为此,妈妈经常对佳音讲时间观念的重要性,做事磨蹭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而且,妈妈还开始训练佳音,让她有时间紧迫感,比如,佳音做事情的时候,妈妈会要求她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久而久之,佳音逐渐有了时间观念,做事的速度也逐渐提高了。

   其实,佳音的问题就出在没有时间观念上,她总觉得:“不急,慢慢来,只要做好就行了。”结果,虽然做题很认真,也能做对,但是时间却花费了很多。慢慢地,通过妈妈的训练,佳音有了时间紧迫感,建立了时间观念,提高了做事的效率。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 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我们需要巧妙地培养他的时间意识。在平日里,我们要多把“时间”挂在嘴边,比如,早晨叫孩子起床,我们可以说:“孩子,现在已经6:30了,快点起床吧!”送孩子到学校,我们可以说:“现在已经7:30了,你们还有30分钟就要上课了,妈妈下午4:50来接你放学。”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开始问:“妈妈,现在几点了?”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我们的影响下,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建立良好的时间意识。这种时间意识的建立,不是基于强调和压迫,也不是基于严厉地管制,而是在生活中自然进行的,这种方式更易于让年龄小的孩子接受。

▲ 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无论孩子在做什么事情,我们千万不要说“时间不多了,快一点”、“到时间的时候,我就去叫你”等诸如此类的话,否则孩子始终不能有良好的时间观念,而且还会让他产生依赖心理,更不能让他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因此,孩子在做事情之前,我们首先要估计出他尽最大能力可以完成某件事情的时间,然后规定他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比如,我们规定孩子15分钟内要穿好衣服、整理好床铺,10分钟内要洗漱完毕,30分钟内要吃完早饭,等等。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我们要相应地给予“处罚”。比如,我们规定孩子吃晚饭的时间是5:30至6:30,看动画片的时间是6:30至7:00,如果他因为磨蹭而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那么他吃饭拖延了多长时间,看动画片相应要减少多长时间。我们要让孩子有时间紧迫感,让他明白时间的不可逆性。

▲ 教孩子善于利用零碎时间

   东汉学者董遇好学不倦,他经常利用“三余”时间来学习。所谓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是一年中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是一天中的空闲时间;雨天不便出门,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可以利用很多零碎时间,比如,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时间、等车的时间、睡觉前的时间,等等。如果孩子懂得善于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并把它们合理地安排到自己的学习中,一分钟一分钟的时间积少成多,就会变成一个惊人的数字,孩子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因此,我们要教给孩子利用零碎时间,比如,孩子等车的时候,可以用来背诵课文、公式、单词;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可以用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孩子晚上睡觉前,可以回忆当天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等等。

   

37. 我只要坐在书桌前就好了!——避免孩子“磨洋工”

   

   我们做妈妈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比其他孩子更多的知识,希望他比其他孩子学得更优秀,于是就减少他休息或玩耍的时间,巴不得他每天坐在书桌前学习。只要看到孩子在玩,我们就觉得他是在浪费学习时间,就赶紧让他回来学习。更有甚者,即使是孩子在休息或玩耍的时候,还会不停地向他灌输有关学习的知识。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我只要坐在书桌前就好了,不管我是不是在认真学习,妈妈就不会叨唠我了。”孩子每天都坐在书桌前,一学就是好几个小时,装出一副努力学习的样子,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磨洋工”,只是出工不出力,学习拖拖拉拉,时间全被浪费掉了,更不懂得合理利用时间。

  博超今年上4年级,在小学阶段,4年级是个分水岭,是很关键的一个时期。妈妈为了让博超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为他制订了学习时间表:早晨6:00起床,复习40分钟的英语;晚上吃过晚饭写作业,写完作业再复习1个小时的功课,然后预习30分钟的功课,晚上10:00睡觉。

  妈妈原本以为,博超只要照着做,对他的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帮助,成绩就可以得到提高。但是,1个月之后,妈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博超在她面前就很认真学习,学习任务也能完成得很好,但是博超不在她面前,经常是晚上10:00也完不成作业,只好早晨起来补,这样一来,早晨复习英语的计划也就被打乱了。

  经过几天的细心观察,妈妈发现了问题,博超虽然坐在书桌前,但是却一直“闲不住”,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动动椅子,一会儿站起来玩一下,写作业拖拖拉拉,根本没有合理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

  于是,妈妈调整了博超的学习时间表,让他有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因为博超很喜欢玩象棋,妈妈还专门在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后,安排了一段“玩象棋”的时间。这样一来,博超的学习精力集中了,学习兴趣更大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可见,妈妈单方面要求博超学习,并给他安排密集的学习任务,并没有带给他良好的学习效果,反而让他出现了“磨洋工”的现象。相反,妈妈调整了博超的学习时间表,并给他安排了喜欢的活动,最终让他的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孩子的情况,及时找出他“磨洋工”的原因,寻找调整、改进的方法,让他轻松而愉悦地学习。

   孩子“磨洋工”的现象,不仅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还会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穿衣、洗漱、吃饭、收拾书包,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避免孩子“磨洋工”,他不仅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将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孩子出现“磨洋工”的现象呢?

▲ 教给孩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

   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从侧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在写作业时是否认真,是否会出现“磨洋工”的现象,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

   首先,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能让他静下心来写作业。然后,我们要教给孩子写作业时需要注意的细节,避免产生拖拉的现象。比如,孩子在写作业之前要做好准备,喝水、上卫生间,把作业记录本、写作业用的书本和文具放在书桌上;写作业的时候,没有特殊情况不许离开座位,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每做完一门功课,就要自己检查,然后在作业记录本上勾掉相应的一项……

▲ 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有时候,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我们经常不厌其烦地提醒他,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其实,我们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就是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我们先要估计出孩子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然后要求他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立刻停止,不能再继续下去。这样一来,孩子就有紧迫感,就不会磨磨蹭蹭了。

▲ 不要让“包办”成为孩子“磨洋工”的借口

   有的妈妈觉得孩子太小,看到孩子做事太慢,就动手帮助他,结果,他反倒因为有了依靠而不会主动提高做事的速度。孩子明白,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妈妈都会过来帮助,自己慢点也没有关系。所以,我们对孩子的“包办”往往变成了他“磨洋工”的借口。

   因此,我们要正视孩子的能力,鼓励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他一开始做得不好,我们也要肯定他的行为,进而指导他怎样把事情做好。当我们不再替孩子包办并肯定他的行为时,他的动手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点击进入整本阅读《医武弃少》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