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丘吉尔安徒生)最新章节在线免费阅读

点击阅读全文

善于借助外力激励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励孩子。当孩子的心目中开始渐渐树立了偶像,当孩子的周围出现了好榜样,当某一个文学作品中有令人欣赏的人物……当一切外力为父母提供了激励孩子的条件时,父母都可以借助“它们”来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孩子的精神世界也会因此而丰富起来。

    31. 借助名人的话激励孩子

  

  大部分孩子都会对名人有一种仰慕,当父母用一个遥不可及,但大家都知晓的人的语言来鼓励孩子的话,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期待,并会提起一种莫名的力量激励自己要按着名人说的去做。

【经典事例】

   方嘉鹏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他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不错,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一般都在90分以上。但是,在一次期中考试中,这3门功课他都考了80多分,他心里难过极了,一回到家,就冲进自己的房间里,扑到床上大哭起来。

  此时,母亲进来问道:“嘉鹏,是不是期中考试没考好?”他边哭边点头,同时把试卷拿出来让母亲看。母亲并没有责怪他,而是说:“嘉鹏,唐朝一位大书法家颜真卿曾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年时不知道勤奋学习,等到老了就会后悔,即使再怎么学也发现晚了。你不要难过,这次没考好是因为这段时间不够勤奋,你为学习付出多少,回报就有多少。你从现在起努力学习,不要等到下次考试考不好后又懊悔!”。

  听了母亲的话,他擦了擦眼泪,问道:“妈妈,您刚才说得那句话能重复一遍吗?”母亲重复了一遍,他若有所思地说:“是啊,我现在就特别后悔我前半学期没有好好学习,为了不让期末考试再后悔,我一定不能偷懒了,我可等不到老了再后悔。”母亲摸了摸他的头,他也轻松地笑了!

【教育启示】

  当方嘉鹏没有考好,放声大哭的时候,说明他因自己的成绩而难过,因没有努力而后悔。母亲引用颜真卿一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他不让自己后悔的唯一办法是尽早地勤奋起来。所以,方嘉鹏之后说了一句:“我可等不到老了再后悔”,这说明他理解了这句名言。之后,他在一篇名为《一句话的启示》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每当我要偷懒的时候,就想起‘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句话,它激励我勤学好问,不断努力。”

  很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都言简意赅,并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也是名人自身的人生感悟。一般情况下,名人名言会启发人的思考,并启迪人的智慧。所以,能成为名言的语句一般都会比父母的言语有艺术性、有内涵,这本身就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同时,父母用名人的话激励孩子会比用自己的话更有威信。孩子会认为,某某是名人,所以他说的话一定是对的。当孩子对这些话有认同,就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激励。

  那么,父母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借用名人的话来激发孩子的斗志。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丰富自己的阅读量

  家庭教育本身就是父母和孩子同时受教的过程,父母在不断要求孩子提升的同时,如果自己原地不动,总有一天会发现孩子不受教了、不听话了。而孩子认为父母不再是权威的原因在于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的提升,对于父母的话,孩子会认为是“老三样”,或者“豆腐三碗、三碗豆腐”就那么两句,早都听腻了。

  那么,父母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特别是与孩子的沟通能力。有的父母表达能力很强、对生活的感悟又多,经常用一句话就能点亮孩子的心灵;而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还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等孩子渐渐长大,而父母又发现自己总是无法用语言说服孩子的时候,就难免使用打骂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其实,这是父母需要“加油”的表现。

  然而,一个“不爱学习”的父母不但在适当的时候没有能力用名人的话激励孩子,更没有办法用自己的话来启发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素养,因为好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丰富人的词汇,还能净化心灵。同时,在很多文章里都会出现一些名人名言,结合文章的环境,很容易让父母产生共鸣,并不自觉地就记住了这些名言。

因此,父母若想借用名人的话激励孩子,首先要通过扩大阅读量来积累名人名言,这样才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引用名人的话。

建议二、先让名人的话激励自己

父母借用名人的话激励孩子的前提是自己对名言有一定的感悟。只有父母先从名言里得到了启发和激励,才会把这份对名言的理解传递给孩子。

  刘怡萱的爸爸是设计师。近期,他接到一笔设计装修的订单,但设计出的方案始终不能令客户满意,对方还表示,如果总是不能达成共识,就要换个设计师。他心情很低落,回家的路上路过新华书店,就进去准备选两本闲书放松放松。

  他在选书的过程中,无意抬头看了一眼墙壁,墙壁上面有很多名人名言,其中有一位英国文学家雪莱的一句“人们常以为犯小过无伤大雅,哪知更大的失败常是由小过引起来的”名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反复读了几遍,想起了客户给他提出的几个细节问题,他突然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小过”上。于是,回家之后,他把自己的设计方案从头到尾检查并修改了一遍,特别注意了细节的完善。最终,他的方案使客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久后的一天,女儿刘怡萱在学校手工制作比赛中因没有获得名次而垂头丧气。一回到家,她就满脸不高兴地把手工作品给爸爸看,并说:“爸爸,我这么好的手工制作,为什么得不到名次?”爸爸看了看说:“做得太粗糙,不够精致!”并把雪莱那句激励自己的名言讲给女儿听。女儿听后,若有所思的想了一会儿,并让爸爸重复了几遍,最后说:“对啊,我输就输在做得不细致。”于是,她决定重新再做一个以示提醒。

父母想用名人的话起到激励孩子的效果的话,首先这个名言触动过父母的心灵,只有父母被打动,才能打动孩子,否则,名言即使从父母口中说出,也只会是空洞的陈述,而不是触动心灵的启发。所以,如果父母使用那些激励过自己的名言来激励孩子的话,效果会更好。

建议三、与孩子分享名人的话

当父母用名人的话激励孩子的同时,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下关于这句话的感受。比如,上个例子中的刘怡萱父女俩,如果父亲把当初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这个名言,看到之后又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受到了哪些启发,并最后如何落实在实际中的过程给孩子描述一遍的话,孩子就会知道这个名言曾对父亲有如此大的帮助,那么,对自己的帮助一定也会很大。这样,孩子不但会记忆深刻,也会从父母的分享中明白自己该如何去做,并因此激发自己向上的斗志。

所以,父母和孩子交流中不一定总是以教与学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父母能和孩子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共同分享经历和心得,那么,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可能会比单纯的教导要好很多。

建议四、不刻意寻找名言来激励孩子

如果父母为了用名人的话激励孩子而刻意贮备一些名言,以备适当时来教导孩子的话,刚开始孩子可能还会得到激励,但是时间一长,孩子就知道“说名言”是父母的固定“节目”。这样,无论名言说得多有哲理,都很难起到启迪孩子的作用。

汪明刚的父亲有摘抄名人名言的爱好。有一次,汪明刚因屡次学游泳没学会而沮丧,父亲就用了牛顿的一句“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来鼓励孩子,没想到,汪明刚还真把这个话记到心里,并加大了游泳的练习,不久就学会了。

父亲看到名言的力量这么大,就每天花时间“复习”自己积累的名言,准备着在儿子需要时说出一句来鼓励他。渐渐地,汪明刚每天都能听到父亲说一句名言,时间一长,他听到的名言数量很多,但是感触很少。而且,久而久之,他都知道父亲什么时候要说名言了,都会等在那里,说:“今天又是哪一句?”

父亲的行为只是增大了孩子对名言的储备量,但并没有让名言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因为如果父母刻意想让名言去起作用,就会不自觉的寻找说出名言的契机,这种不是有感而发的表达,都会显得死板而模式化。所以,父母还是用自然想起的名言去激励孩子吧。

建议五、让孩子的感受顺其自然

当父母说出名人的话时,千万不要希望孩子一定要有感受,一定要因为这句话有启发。孩子会不会有感受和孩子的年龄、经历、思维有很大关系,不一定父母觉得很好的名言,孩子也会有共鸣。如果父母再要求孩子记住名人的话,并让孩子表达对这句名言的理解的话,不但起不到激励孩子的效果,而且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以至于以后孩子一听到名言就难受,这就完全违背了父母的初衷了。

所以,父母要以“自然”为本,父母自然地表达,孩子有没有感受也顺其自然。孩子当时没有感受,说不定在下次遇到事情时回想起父母曾引用的那句名言,自然起到鼓励作用。所以,一切是自然的,收益就是最大的。

【教育箴言】

  父母要想用名言激励孩子,自己首先对名言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父母才会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对孩子说出的名言能起到激励作用。不过,用不用名言激励孩子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父母在平日里多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用最自然最真诚的方式和孩子相处,适当的时候就会知道用怎样的方式激励孩子最好。

  

    32. 用信函来激励孩子

  

  信函是人与人之间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当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无法用语言达到最佳的效果时,父母可以采用文字,比如信函等,来向孩子表达期待和鼓励。孩子会在字里行间里感受到父母的心愿。

【经典事例】

  黄老师在一所小学教英语,她性格开朗,和学生之间总是保持良好的沟通。在一次期中考试之后,她给班上每一个学生的试卷上都写了评语,短则是一句话,长则是一封信,视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定。

  有的学生学习很好,她就写一句:“不错!继续努力!”有的学生需要鼓励,她就会写得长一些。她给一位聪明但有点胆小的女学生这样写道:“莉萍,每次看到你举手,老师都特别高兴,当你第一次用标准的发音说出流畅的英文时,老师简直是大吃一惊。特别是你那次精心准备的谜语题目,又一次让老师喜出望外。日后,老师希望你上课时尽管大胆举手,老师和同学们都期待听到你悦耳的声音!加油吧!相信你一定行!”

  结果,莉萍的父母反馈回来的信件比黄老师写得还长,充分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而且,每一位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应,这件事使黄老师的英语教学更加顺畅起来,每个学生的学习劲头也更强了。

【教育启示】

  黄老师通过写评语的方式既鼓励了学生又使父母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于老师而言,不可能一个个地和孩子们谈话,更不可能把谈话的内容转述给家长,那么,文字就起到了储存并保留谈话内容的目的。而各位家长之所以也会有很多回应,原因在于父母和孩子都通过评语感受到黄老师的尽心尽力和对学生深切的爱,所以,文字并不会比语言失去魅力,很多时候,它会比语言更打动人。

  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地会采用语言来和孩子交流,而是否采用文字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就要视情况而定。当父母想要对孩子说的话很长,一时理不清思路时,可以通过想好了写下来的方式保持语言的顺畅;当家庭的气氛因为某个事件而长时间的凝固时,也可以用信函的方式打破尴尬……诸如此类的情况,父母都可以用文字来传递语言。

  同时,孩子在默读来自父母的笔记时,不免会有一种莫名的心灵的撞击,可能会比说话更让人感触。因此,父母不妨学着在适当的时候通过信函激励孩子。那么,父母在生活中具体该如何做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用小纸条鼓励孩子

父母用小纸条来和孩子沟通是一种常见而有趣的方式,不但会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家庭乐趣。具体做法是,当父母看到孩子做得好的事项,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就用一个小纸条写上肯定或鼓励的话,藏在某个位置或者贴在固定的地方,等到孩子无意看到或有意找到,都会觉得新奇。同时,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下一个小纸条,会更加努力。

于飞飞的妈妈在她上幼儿园时就采用写小纸条的方式和她交流。起初,飞飞刚学会叠被子,妈妈就在被子里放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飞飞会叠被子了,妈妈很高兴!”当然,飞飞那时的认字能力还不强,当妈妈读给她听的时候,她从此就知道了,小纸条的出现就是妈妈的鼓励。

等飞飞渐渐长大,妈妈可能会把纸条贴在飞飞的衣柜里,上面写着:“衣服叠得很整齐!”或者“衣柜需要打理啦!”飞飞看到纸条都会很兴奋,为了得到更多的纸条,她总是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很好。

后来,当飞飞取得进步,妈妈都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贴上一张写着表扬语言的纸条,当飞飞需要鼓励,妈妈也会悄悄地送上纸条。纸条的交流一直在这个家庭中保持着,大家都觉得这种方式很不错。

父母要知道,每个孩子都喜欢新奇和神秘,当孩子寻找小纸条的时候,心中会充满了期待,发现小纸条的瞬间会心潮澎湃,读着纸条上的文字时会告诉自己一定要这样做。小纸条上虽然字句简短,但是对孩子影响的力量却很大。

建议二、借用文字避免情绪的碰撞

文字是不带声音的符号,可以避免因声音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有自己说话时的语气,而语气里又渗透着情绪,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障碍往往是因为受到对方情绪的影响而产生了不愉快的场面。但用信函的方式交流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李然是学校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平时喜欢航模,经常参加一些航模比赛。一次,他的“飞机”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最后以失败告终。回家之后,他把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觉得很遗憾,问了一句:“出了什么问题?”李然无奈地摇摇头,表示尚且不知道原因。

紧接着,母亲说:“你应该找找原因!”

“可是,我现在很累。”李然回应道。

“唉!”只听母亲一声叹息。叹气之后,母亲突然觉得李然需要鼓励,刚想开口,李然却说:“妈妈,您为什么叹气啊?我稍有不如意,您就叹气,您不能安慰两句吗?”

原本已经想鼓励他的母亲,听到儿子的不满,也很冤枉地说:“我说什么了?我连叹气都不行吗?”……大家都陷入了不愉快中。

第二天,李然发现自己的桌子上有一封母亲写给他的信,其中表达了母亲对他的理解和鼓励,希望他能够从失败中尽快找到原因,并重新准备新一轮的比赛。

看到信件,李然觉得昨天不该因母亲的叹气就发火,于是,也回信表示了歉意。大家又重新回到了轻松的气氛中。

李然如果没有急于对母亲的叹气表示不满的话,他紧接着就会听到母亲安慰并鼓励的言语。但是,他的不满同时引起了母亲的不满,争吵就不可避免了。这就是语言能够立刻传递双方的情绪,而文字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绪的碰撞。如果母亲用信件的方式,即使写了一个表示叹气“唉”字,孩子只会往下读到母亲理解和鼓励的话,也就不会受到叹气的影响。

所以,当孩子的情绪不太稳定的时候,父母可以直接用文字鼓励孩子,不但可以避免不愉快的发生,孩子也可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建议三、借助信件表达关爱和感谢

有时候,孩子的表现的确让父母感到愉快和欣慰,但很多父母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借用信件来传递心情。

何松是一个听话懂事、成绩优异的孩子。在他初三即将毕业的时候,学校的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于是,父母认真地给孩子写了以下的文字。

亲爱的儿子:

15年来,聪明懂事的你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快乐!上初中后,你虽然学习压力大,但却克服了种种困难、一次次战胜了自己,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希望你记住老师和同学给你的关心、帮助、支持和宽容!

我们还要感谢你!你成绩上的进步给了我们很多欣慰。不仅如此,你的乐观向上的心态也总是感染着我们,而且,你还是我们家务中的好帮手。我们由衷地因为你是我们的儿子而满足!

当然,你也会调皮、也会闯祸,我们也会急躁、也会霸道,对你还犯过不少错误,可这些都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化解为家庭生活的趣事,从中你成长了,我们也成长了!

现在,你长大了,即将走进一个更为广阔、更能自由驰骋的世界。请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也别忘了,世界上始终有两个人关爱你、支持你!我们也期待着和你一起成长下去!

相信很多孩子读完这样的信都会感动得流泪,因为字里行间不仅表达了父母的满足和感谢,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父母的孩子的尊重。如果父母没有平等地看待孩子,又怎么能体会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也成长了呢?

所以,父母不要怀疑自己的孩子够不够优秀,而是反问自己有没有发现孩子的优良品质,有没有感恩因孩子存在自己才对生活有所感悟。如果父母能够因孩子的成长而受到启发的话,表达对孩子的感谢一点都不难。因此,每一位父母都可以尝试着用文字给孩子说一声:“谢谢!”

建议四、借用书写的过程整理思维

语言是一个即时性的表达,父母如果要对孩子说很长的话时,建议用文字的形式,而不是语言。即使父母在心里打好了“草稿”,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是会有回应的,而回应就很有可能打断思维或扰乱原本说话的用意。

所以,父母如果不想在谈话中出现语无伦次、表达不清、跑题等现象,那就最好借用书写的过程整理思维,一气呵成地对孩子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也会一口气读到热血沸腾。因为热血沸腾,所以孩子会激励自己一定要做得更好,不让父母失望。

因此,父母有时不用着急得一定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静下来,理一理思路,用最完整最真诚的文字来达到激励孩子最好的效果。

【教育箴言】

  父母是否用信函的方式激励孩子是因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父母不用刻意想着一定要用这种方式。父母自然而然地传递,孩子才能自然而然地接纳。当然,父母用信件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真诚,只要真诚才是尊重孩子的体现,孩子才会从中体会最深的感悟。

  

    33. 从文学作品中为孩子寻找榜样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领会什么是美,花木山川的美,城市乡镇的美,道德品质的美,劳动人民为伟大目标而奋斗的美,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得到深切的体会。”所以,父母要善于通过文学作品让孩子感受人性道德的美,从而激发孩子向善的本质。

【经典事例】

  暑假即将来临,陈昊的父亲推荐给他一本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自从拿到这本书后,他每天都读得津津有味,鲁滨逊的航海冒险经历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有时还很有兴趣地给父亲念一段,之后感叹两句说:“太惊险了,太刺激了!”

  父亲也会回应说:“的确是不同寻常的经历啊!”

  “是啊!爸爸,想想看,要是我,我恐怕没有那么大胆量!”陈昊和爸爸探讨起来。

  “呵呵,我们要从鲁滨逊的经历中去体会他的精神,通过他经历的每一件事情,看看可以给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迪。”父亲这样启发道。

  陈昊“嗯”了一声,表示赞同。

  几天之后,陈昊对父亲说:“爸爸,我终于看完了,我感触很深!”

  “是吗?有什么感触?”

  “爸爸,他的勇敢让我惊叹。他遇到太多次困难,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退缩,他能够活下来,完全是凭着坚强的毅力,我很佩服他,爸爸。”

  “嗯,我也很佩服他,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都像他一样有坚强的毅力,还有什么干不成的呢?”父亲很有感触地说。

  “爸爸,鲁滨逊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他学习。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要像他一样不退缩!”

  “好啊!爸爸也希望你能这样!”父亲鼓励道。

【教育启示】

  当陈昊被书的内容吸引,惊叹“太刺激”的时候,父亲引导他要体会人物的精神,并在陈昊读完之后以探讨的方式同儿子分享感悟。同时,父亲表达了对鲁滨逊的佩服,这使陈昊更加坚定地认为自己一定要像鲁滨逊那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父亲帮助陈昊在文学作品里找到了榜样的过程,值得每一位父母借鉴。

  一部文学作品中都会有关于时代、文化、地域、自然、人性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孩子如果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通过作者对环境的表述扩大自己的视野,更会从作品的人物中感受人性的真善美,这种自然而然的熏陶会使孩子不自觉的被人物的性格所影响。因此,如果父母能够推荐给孩子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孩子一定会通过阅读而受益良多,更会激励自己要向“榜样”学习。

  那么,在生活中,父母应该怎样留心搜集好的文学作品,让其中的人物帮助孩子成长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从故事书里寻找榜样

相信大部分10岁以前的孩子都喜欢父母为他读故事,而父母正好可以从故事书里帮孩子找到榜样。当然,这个榜样不一定是长久的,或者固定不变的,也许是今天的故事中有一个好榜样,明天的故事中有另外一个榜样值得学习。其实,只要能起到启发孩子的作用,故事就没有白读。

姗姗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让妈妈给她讲故事,妈妈也总会利用故事中的人物启发姗姗。一天晚上,妈妈给她讲起了《灰姑娘》的故事。讲完之后,妈妈说:“你看,灰姑娘多么善良,无论姐姐和继母如何对她,她始终没有怨恨。只有如此善良的人最后才会有最幸福的人生。”姗姗也努力地点头。从姗姗的表情看来,她已经领会了妈妈的意思。

第二天晚上,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陪伴姗姗入睡。讲到司马光机智勇敢地用石块砸开了水缸时,只听姗姗“哇”的一声,妈妈也说:“姗姗,你要不要像司马光一样勇敢?”姗姗说:“要,可是,我怕到时想不起来要用石头砸水缸啊!”妈妈说:“不用怕,只要你平时多积累生活常识,遇到关键时刻一心想着救伙伴,就一定会急中生智,想出好办法的!”

这位母亲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读故事,哄孩子入睡,而是通过讲述每一个故事,让孩子从中有所感悟。孩子会知道谁的做法值得学习,谁的做法一定要摈弃。在这种长时间的熏陶中,会激发孩子形成优良而高尚的品质。所以,父母帮助孩子从故事里寻找榜样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建议二、对要推荐给孩子的文学作品有所了解

当父母通过文学作品帮助孩子找榜样时,父母首先要对作品有所了解。这个了解不是听到别人说“这个作品不错,适合孩子读”之类的话,就买来直接推荐给孩子。父母应该是先读一边,以自己的认知确定这是值得孩子一看的读物,才可以推荐给孩子。同时,当父母度过一遍后,如果孩子在读的过程中想和父母交流,父母也不至于一副无辜的表情,否则就会让孩子很失望,就更谈不上父母从这个作品中帮助孩子寻找榜样了。

王敏的爸爸早就听说《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很好的儿童读物,于是,路过新华书店的时候就顺便买了一本,回家送给了女儿。自从有了这本书,总是能听到女儿“咯咯咯”的笑声,爸爸也猜想,书中肯定有很多情节很有趣。

有一天,女儿吃饭的时候突然想起,书中小豆豆的校长特意让学生们轮流每天在吃饭前给大家说一段话,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于是,小敏也在餐桌上给爸爸妈妈讲了一段今天在学校发生的趣事。还没说完,爸爸说:“快吃饭吧!吃饭别那么多话!”小敏心想,到底是小豆豆的校长对呢?还是爸爸对?自己一头雾水,也无处寻找答案。

其实,这位父亲不知道《窗边的小豆豆》不但是有趣的儿童读物,更是值得父母一看的教育书本。书中的小豆豆某些时候表现出的品质可以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但某些时候的调皮又会令父母和老师非常担心。所以,书中很多内容是需要父母引导孩子阅读的,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才能从中真正收益。

因此,无论一本书多么受大众好评,父母也一定要成为先于孩子的阅览者。只有父母为孩子把好关,孩子才会学着为自己的人生把关。

建议三、帮助孩子正确理解作品中的人物

一部文学作品里一定会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父母要帮助孩子正确理解这些人物,让孩子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从而激励孩子向好榜样学习。特别一些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之后,父母和孩子可以一同观看,这样更有利于父母帮助孩子理解人物。

当然,父母要避免孩子对反面人物生起极度憎恨之情。每一个反面人物的存在都是为了烘托正面人物的精神,孩子有时很容易陷入对反面人物的憎恶中,而忘记了看这部作品的初衷是要向正面人物学习。因此,父母需要让孩子通过反面人物的结局看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真实,并且提醒孩子学习好榜样才是我们的方向。

建议四、引导孩子领会人物精神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所代表的时代特色,当然,人物的行为本身是与人物所处的环境相对称的。因此,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往往和孩子的生活相去甚远,此时,父母就要引导孩子体会人物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作为学习的榜样。

  杨晓雯的父亲给她买了一本《二十四孝》,其中很多故事都让晓雯想不通。一次,她对爸爸说:“爸爸,这里的好多故事我看了都难受,那个《郭巨埋儿》里,郭巨的母亲很疼爱孙子,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郭巨担心养儿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为了让母亲有吃有喝,就决定把儿子活埋了!爸爸,你会因为孝顺奶奶,把我埋了吗?”

  “呵呵”父亲一笑,并没有正面回答。

  “爸爸,古代人就是这样孝顺父母的吗?那郭巨也不想想,他要是把儿子埋了,他母亲不是更伤心?”

  父亲引导她说:“你的思维也没有错。这个故事主要是说郭巨爱母亲胜过爱孩子,他一心想着如何能让母亲过好日子,而不是想着让孩子如何过舒适。这种对待母亲的心情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

  父亲接着问道:“还有,郭巨虽然要把孩子埋掉,但结果埋了吗?”

  “没有!”晓雯回答。

  “他原本是挖坑埋儿子,但却挖到了一堆金子。因为有了金子,所以一家人都得到了很好的供养。这说明什么?说明一个人有一颗至孝的心,总会绝处逢生的。”

  “啊!爸爸,我明白了!”晓雯终于展开了疑惑的眉头。

  “所以,‘二十四孝’里每一个人物对父母的孝心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父亲感慨道。

  杨晓雯的父亲之所以能够很到位地启发孩子,就是因为他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很深刻。如果当女儿提出疑问,他却对女儿说:“是啊,再孝顺老母,也不至于埋儿子吧!”这样一来,孩子不但不会领会人物的精神,反而会排斥人物的行为。因此,父母首先要与作品中的人物精神产生共鸣,才有能力引导孩子,并让孩子从中受益。

建议五、帮助孩子把榜样的精神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父母在帮助孩子领会榜样精神的同时,更要把这中精神联系到孩子的生活中,这样孩子才真正知道如何向榜样学习。比如,榜样表现的是勇敢的品质,父母就要针对孩子平日里出现的实际状况,让孩子学会不畏艰险;如果榜样表现出的是团结友爱,父母就要引导孩子和同学友好相处;如果榜样示范的是尊老爱幼,父母就要告诉孩子一些诸如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等具体尊老的行为。父母只有帮助孩子把榜样的精神落实到生活中,孩子才能真正从榜样的精神中吸取养分,并把这种养分转化成自己的良好品质。

【教育箴言】

  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孩子而言是浩瀚的大海,有他们从未见过和感受过的世界。但是,只有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才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榜样,才会领会榜样的精神,才会让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34.用名人的成长故事激励孩子

  

  名人一般都会有与众不同的经历,这些经历往往会激发孩子的斗志。当孩子走近名人、了解名人时,自己就会被名人的精神所吸引,会暗暗地激励自己向名人学习。如果父母能用名人的成长故事激励孩子,孩子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名人”。

【经典事例】

  李佳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5岁那年,父母开始让她学习钢琴。等到她上学后,除了学校的作业之外,她每天都固定练习1个小时钢琴。一段时间里,她逐渐显出对练琴的倦怠,每天几乎练习半个小时之后,就极度疲倦地想要睡觉了。

  母亲发现她的作业并未增多,身体状况也没有什么异常,问她疲倦的原因,她一开始只是说:“没什么!”后来在母亲的引导下,李佳说:“每天都练琴,我同学有时间就玩一会儿,可是我一有时间就只能练琴,妈妈,我不想练琴了!”

  母亲说:“如果累了,当然可以放松和休息。你还记得钢琴王子郎朗吗?”

  “记得!”李佳回答。

  “他小的时候每天要练习8个小时的钢琴,他也厌烦过,可是,还是坚持了下去,因为他有音乐天赋、有自己的音乐梦想,为了实现梦想唯一的选择就是坚持。你不是一直想成为像郎朗一样的音乐家吗?这条通往梦想的路是要用汗水实现的啊!”母亲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李佳的期望。

  母亲接着说:“还记得那次我们一起看郎朗的专访吗?郎朗在专访中说道,‘童子功很重要’,现在不为以后打基础,实现理想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了!对吗?”

  李佳恳切地点头。

  “好了!如果累了,就洗洗睡觉吧!”母亲摸了摸李佳的头,走出了房间。

  5分钟之后,李佳的房间了响起了钢琴声,听上去坚定而有力,母亲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教育启示】

  李佳的母亲并没有强迫她继续练习,而是讲述了一段郎朗的成长经历。母亲之所选择郎朗来启发孩子,主要因为李佳此时在练习钢琴的问题上出现了障碍。那么,用一个有相似经历的名人作为例子,说服力肯定比较强。的确,李佳也透过郎朗的经历明白自己该如何做。

  当父母把名人的成长经历讲述给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发现名人曾经的生活就是自己现在的生活,那么,孩子会明白名人的做法就是自己应该效仿的行为。同时,孩子会从父母的讲述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这无形中激发了孩子的潜能,孩子会更坚定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其实,任何一个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都会有徘徊和退缩,这个时候,也正是需要激励的时候。如果父母经常说一些空洞的言语鼓励孩子,孩子可能无法从中吸取能量。但是,如果有一个有相似经历并且已经成功了的人为孩子引领方向的话,就等于与为孩子未来的路点亮了明灯,孩子会相信朝着这个方向走肯定没错,因为已经有人到达了。

  因此,父母可以适当的时候用名人的例子鼓励孩子。那么,生活中,父母该如何做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把名人的成长经历作为常识去积累

父母平时最好能多看一些关于名人成长或受教育的书籍。这些书籍中不仅有大量名人成长的故事和例子,也会有许多名人父母教育子女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父母借鉴。同时,当孩子一旦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了问题,父母也能用名人的经历作为激励孩子的素材,相信孩子受到的启示会更大。

毛子玉的父亲经常购买一些家庭教育类的书籍来给自己充电,同时也买来一些故事书给子玉阅读。他平时也经常翻看这些名人成长故事,以便可以从中受到一些教育启发。

一次,子玉约几个同学周末到家里做客。回家和父母一说,原来父母也打算周末带她去拜访一个朋友,那是子玉很喜欢的一位叔叔,叔叔家里的一只牧羊犬是子玉的好朋友。可是,子玉和同学们都说好了,而父母也和叔叔约好了。

于是,子玉决定给同学挨个打电话,把约会移到下周末。但是,当她把决定告诉爸爸的时候,爸爸说:“还记得爸爸给你讲过宋庆龄的故事吗?宋庆龄小的时候为了等约好的同学来家里,执意不跟着家人外出,虽然最后同学没有来,但宋庆龄为自己能守信而高兴。”

听完爸爸的话,子玉说:“我想起来了,可是,我很想见叔叔和牧羊犬啊!”

这时,母亲说:“没关系啊,明天你和同学们一起好好玩,下周末我们再带你去就好了啊!”

“那好吧!”子玉爽快地答应了。

子玉的父亲平时的积累可算是派上用场了,如果父母只是对子玉说一些让她不要失信的话,相信不如讲一个名人的经历效果好。因此,父母还是多读书、多充电,这样,教育子女就不会是一件难事了。

建议二、必要时给孩子讲清道理

  当父母给孩子讲述了名人的故事后,如果发现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不够到位,父母就要给孩子分析名人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比如上个例子中,如果子玉是第一次听宋庆龄的故事,并且听完之后还是想和父母一同出行的话,父母就要给她进一步讲解。父母可以说:“宋庆龄为什么不和父母外出,因为她想到,同学来了,却发现家里没有人,心情会很失落。就像你的同学们也在为明天的到来做准备,心里也会有期待,就像你期待去看牧羊犬一样,如果你现在挨个给同学们打电话,他们会很失落,就像你不能去看牧羊犬一样失落。宋庆龄为了不让同学失望,委屈自己也愿意。而子玉为了让大家都高高兴兴地来赴约,下周去看牧羊犬也可以啊!”

当父母说出这一番话,相信孩子也就完全理解了,这样,名人的经历也算是真正起到了引导作用。所以,很多时候,父母在引用完名人的故事后,还是需要耐心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会在明白道理后,更加清楚自己该如何做。

建议三、深入了解名人的经历

父母用名人故事激励孩子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要深入了解一下该名人的经历是否适合作为激励孩子的故事,以免起到反作用。

王茗是初中3年级的学生,老师经常说他学的是哑巴英语。父亲希望他在英语口语方面有所突破,就经常拿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经历来激励他。父亲每次都会说:“你看人家李阳,就是大声讲、大声说,没什么好怕的,你也大声说,没人笑话你!”

刚开始,王茗对父亲的激励不予回应,后来,父亲一提起李阳,他就会说:“爸爸,我就是大声说不出来,人家是疯狂英语创始人,我是谁?我就是没办法像他那样不顾一切地喊,我不学,您以后别给我提李阳了!”

其实,王茗的父亲初衷没错,但是,他应该深入了解一下李阳的经历。李阳在大学期间并不是学习很优异的学生,反而成绩不是很好,而且性格也不是特别开朗,并不是一个受大家关注的人。但是,他自从决定要从英语方面有所收获时,就每天到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开始了从小声读到大声读的练习历程……如果王茗知道这些,可能不会如此排斥,如果更知道李阳具体从默默无闻到众目睽睽的“蜕变”过程的话,可能真的会激起学习英语的斗志。因为有一个鲜活而具体的例子可以让他有章可循。

因此,父母在激励孩子的时候,不要随便拿一个名人的例子随口一说,而是应该深入了解一下名人的经历,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启发和激励孩子的作用。

建议四、不要拿着名人的经历给孩子生搬硬套

名人的成长虽然值得父母借鉴,但是名人和自己孩子还是存在个体差异的,父母不能拿着名人的经历给孩子生搬硬套,只要孩子因名人的故事受到了激励就可以了,具体的行为要因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一些名人会有放弃学业的经历,比如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发明电灯的爱迪生等等,父母不能看到他们的例子就随意允许自己的孩子效仿。往往这些名人有非同一般的父母,他们不是获得父母亲自教导,就是获得父母的极度信任,他们的成功往往和父母的教育密切相关。

所以,父母如果一定要让孩子效仿名人的做法,那就请先了解一下这些名人的父母,了解之后,就会知道孩子在名人身上到底需要吸取的是什么。因此,建议父母在用名人的成长经历激励孩子的同时,最好让名人的父母引导一下自己。这样,自己和孩子一同成长,效果会更好。

【教育箴言】

  与其说父母可以用名人的成长故事激励孩子,不如说父母在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孩子。父母是否能选用适当的例子讲给孩子听,孩子听后是否会受到鼓舞,这些都需要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和对名人经历的了解,必要的时候还要了解名人的父母。所以,父母应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才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励孩子。

  

    35.用周围的榜样激励孩子

  

  有一句话这样说:“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的确,榜样不是死板的条条框框,而是鲜活的生命。孩子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有孩子不具备的优点,如果父母能够激励孩子向他人学习,相信孩子会成长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经典事例】

  马可萌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但每次她和同学玩耍的时候,只要碰到对方弄坏了她的玩具,她就会非常生气,不但会当面埋怨同学,之后也会“念念不忘”。母亲觉得可萌太小气,希望她能够宽容些。

  当母亲发现朋友的女儿吴海悦活泼开朗、大方乐观时,就希望可萌和海悦多接触。于是,两家人开始经常走动。一次,母亲带可萌去朋友家做客,两个小女孩兴趣盎然地玩起了布娃娃,可萌在给布娃娃梳头的时候,不小心把布娃娃的一大绺头发梳掉了,布娃娃顿时成了“秃子”。可萌很紧张地看着海悦,低声说了句:“对不起!”没想到,海悦很轻松地说:“没关系,没关系,这个布娃娃老了,该掉头发啦!”

  “哈哈哈哈”两个孩子都笑了起来。

  母亲当时看出来,海悦的反应令可萌很受感触。在回家的路上,母亲问可萌:“今天玩得开心吗?”可萌点点头。

  “你喜欢海悦吗?”母亲问。

  “很喜欢!”

  “为什么?”

  “因为我弄坏她的布娃娃,她都没有生气!”

  “是啊,当她没有生气的时候,你是不是很安心?”母亲补充道。

  “嗯,她要是生气了,我会很紧张!”

  “那可萌想想看,在你和同学玩耍的时候,让多少同学紧张过?”

  可萌惭愧地低下头,母亲接着说:“所以,我希望可萌能够学习海悦的宽容,让同学不要因为你而紧张,这样大家都会喜欢你!好吗?”

  “好的,妈妈。”可萌回答道。

【教育启示】

  很多时候,孩子不知道如何做是对的,原因在于他没有看到好的榜样。正如马可萌,自己的东西被同学弄坏时,生气是一种本能的表现,她之所以不会说宽容的话,是因为她没有看到宽容的例子。当吴海悦宽容地对待她的时候,她也感受良多,也体会到被宽容的力量。

  后来,马可萌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李宇不小心撕破了我心爱的童话书,我不免有些生气,刚想说他,但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海悦,想起妈妈对我说过,不要让同学因为我而紧张。于是,我冲他微微一笑,说‘没关系’,他看我没有怪罪她,也笑了。后来,我们一起修补好了书,虽然看上去没有像以前那么好,但是,这次我没有让李宇紧张,我觉得这样真好!”

  其实,当父母用对了方法,会发现孩子很听话,很容易教导。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的确,好榜样就像一个隐形的清洁器,悄无声息地清洁着孩子心灵的污垢。

  所以,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边的好榜样,让好榜样默默影响孩子,孩子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那么,在生活中,父母应该怎样用周围的榜样激励孩子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不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

父母要想帮助孩子从周围人里找到学习的榜样,就不能有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一个即使可以成为孩子榜样的人也会有缺点,如果父母习惯于看他人的不是,那是很难从身边的人中找到榜样的。因为榜样本身不仅在于自身展现出的优点,更在于别人欣赏他的优点。父母如果不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又如何让孩子通过对方的行为取长补短?

唐吉泽的妈妈是一个好胜好强的人,在工作中是佼佼者,在生活中也很强势。吉泽经常听妈妈在家说某某在某方面不行,某某太小气,某某不会办事等数落别人的话。有时,吉泽给妈妈讲一些班上的事情,妈妈也会对他的同学评价两句,但很少有表扬的话。

时间一长,吉泽也学会了判断同学的对错,大部分时候也是看到同学的缺点。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作文,名叫《我身边的榜样》,吉泽根本写不出来,最后随便构思了一个人物应付差事了。

久而久之,吉泽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他对周围的人也越来越不满。大家都认为,他虽然学习成绩好,但是不太受欢迎。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认为自己很不错,但是却得不到认可。

唐吉泽为什么找不到身边的榜样,因为根源在于他的母亲用挑剔的眼光看世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父母总是给别人挑毛病,就没有办法发现他人身上的美,又怎么会让孩子去效仿他人的行为。

所以,如果父母换个角度,多看别人优点,就会发现周围人人是榜样。榜样不是集所有优点于一身,而是,这个人身的某个优点值得学习,另外一个人身上的做法值得借鉴。如此一来,就总会用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自己自然会越来越完善。

如果父母有这样的心态,不怕为孩子找不到榜样,孩子会从每个人身上吸收营养。所以,孩子是否能自我壮大,关键还是父母是否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建议二、学会欣赏孩子

如果父母能学会欣赏孩子,孩子就潜移默化地学会欣赏别人,当孩子用欣赏的心看待周围的同学朋友,自然会激起向他们学习的心情。这种自然而然的方式,会让孩子收益良多。

杨阳的父母很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他们知道以身作则是最好的影响。他们很少在杨阳面前说任何一个人的不好,也会经常用欣赏的角度看杨阳。

3个人一起外出郊游的时候,杨阳和父亲总是很大胆,而母亲有点过于胆小,一遇到走崎岖的山路时,母亲就要寻求帮助。母亲总是说:“杨阳,你虽然是一个女孩,按肢体平衡能力这么强,看来在这方面,妈妈要向你学习啊!”诸如此类的语言会常常出现在这个家庭中,当然,父母的话每次都是发自内心的。

一次,杨阳回来给父母讲了一位同学主动帮助过路人的事情,父母都表示赞叹。紧接着,杨阳说:“我在想,我当时也想去帮助,但是,我犹豫了一下。看来我同学比我主动,我应该向他学习啊!”

父母相视一笑,鼓励她说:“对啊,身边人人是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语言模式其实是父母的再现版,父母常常用欣赏的眼光对孩子说欣赏的话,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对周围的人这样做,因为,这就是孩子生活的气氛,他认为这样很正常。这样一来,孩子自己都会很容易从周围人那里找到榜样,学习榜样的优点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建议三、告诉孩子如何择友

父母让孩子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是很重要的,然而,孩子周围的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孩子的朋友环境,孩子所接触的伙伴会不自觉地影响孩子的品质和性格。

儒家学派的创世人孔子曾经提出过一个交友原则,他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也就是说,在生活中与三种人为友是有益的,一种是“直”友,“直”是指正直,就是指交友要选择那些正直、爽快的人为友;第二种是“谅”友,“谅” 指的是诚信,就是说要选择诚实守信的人为友;还一种是“多闻”,就是要选择那些博学多闻、见多识广的人为友。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交朋友要注重朋友的德行,而不是家庭背景或外表长相。孩子的朋友优点多,孩子自然会有好榜样可寻,孩子选择了一个好朋友就等于有一个好榜样,而且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是很容易让孩子受影响的。所以,在孩子的身心正在发育的时候,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选择朋友。

建议四、不要常常用榜样和孩子做比较

当孩子周围的确有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习的话,父母也不要经常拿孩子和榜样做比较。这样时间一长,不但不会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安琦的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孩子,见到陌生人总是很害羞,很少主动大方向他人问好。但是安琦的表姐却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见到长辈都会很有礼貌地问好。安琦的妈妈常常对安琦说:“你要学习你姐姐,像她一样有礼貌。”刚开始,安琦还会点头答应,有时在妈妈的提醒下,也能主动问好。

但是,安琦只要不能主动问好时,妈妈就把表姐搬出来,说:“你看你表姐,每次见人都大大方方的,哪里像你一样扭捏作态,你要好好学学人家!”时间一长,安琦不但见人干脆不问好,连见到表姐都不主动和她玩耍,只要妈妈一提到表姐,安琦就表示极度的反感。最后,妈妈对安琦的这个问题也只能作罢。

安琦的表姐是否能够真正起到榜样作用,很多时候要看安琦是否真的愿意向表姐学习。而父母一旦用榜样和孩子做比较,就会认为自己家的孩子不如人,那么,难免和孩子说话时就会有不满和埋怨的心态流露出来。孩子一旦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不满,就会认为如果没有这个所谓的榜样,父母就不会这样要求自己。那么,孩子从心底就会对榜样产生厌恶,就不可能想要向榜样学习。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孩子和榜样,而是父母的心态。

因此,父母与其用榜样和孩子做比较,不如常常创造机会让孩子和榜样接触。孩子会在实际的接触中受到榜样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建议五、激励孩子成为别人的好榜样

当父母在为孩子寻找榜样的时候,也可以激励孩子成为他人的榜样。父母如果常常对孩子有这种期待,孩子就会注意自己各方面的行为,希望自己能为大家做好的示范。

比如,孩子勤奋好学,为了激励孩子再接再厉,父母可以说:“你的勤奋让大家都很欣赏,你要做得更好,成为大家的好榜样,有机会也可以把你如何克服懒惰的心得给同学分享一下。”当孩子感受到这份责任,就一定会激励自己做得更好。此时,成为大家的榜样就成了孩子的行为目标。孩子有了这种心愿,就有了激励自己的动力,这样,孩子就会更加乐意地把自己的优点发挥下去。

【教育箴言】

  当父母在为孩子寻找榜样,并希望榜样能够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时,是不是注意到孩子身边有两个人,无论他们的行为好坏都始终是孩子的榜样,这两个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因此,父母与其希望他人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不如激励自己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行为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

  

    36. 通过幽默来激励孩子

  

  一位英国学者曾说:“理想的老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育水平,如果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使学生学的更好。”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其实,理想父母也应该懂得把幽默运用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可以从寓教于乐中成长得更好。

【经典事例】

  王先生的儿子生性聪明,接受能力好,对一些新的东西一学就会,但却非常淘气。对于儿子的不听话,王先生刚开始使用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出乎意料的是,越打反而越不听话。后来,王先生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指点,开始学着用诙谐幽默的方法来教育儿子,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星期天,王先生在检查儿子的作业时,发现他的3道应用题只完成了2道。他故意问儿子做了几道应用题,儿子回答说做了3道,其理由是:第一道做了,第二道做了,第一加第二就等于第三。对于儿子的歪理,王先生没有立即反驳。等到快吃晚饭时,王先生到楼下买来2根儿子最喜欢吃的鱼肉香肠。

  开饭时,王先生对儿子说:“我吃第一根,你妈吃第二根,你就吃第三根吧!”儿子眨了眨眼睛,疑惑不解地问道:“总共就只有2根,哪来的第三根呢?”王先生指着桌子说:“你这还不明白,第一根加上第二根,不就有了第三根吗?”听到这里,儿子立刻明白了爸爸的意思。于是,儿子饭也没吃,马上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做那道剩下的应用题了。

  当儿子做完之后,王先生自然把2根香肠留给了儿子。

【教育启示】

  在家庭教育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方法不同,效果就不同。如果按照以前,王先生一定会对不听话的儿子呵斥一顿,如果儿子还要强词夺理的话,肯定免不了一顿拳脚相加,最后,儿子不但不会乖乖做出最后一道应用题,而且和王先生的距离肯定越来越远,教育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但是,这次王先生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而是用2根香肠幽默而轻松地解决了问题,这个方法不但激励儿子主动自发地做完了题目,还保护了父子之间的情意。看来,父母学会用幽默激励孩子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方式。

  所以,父母平时应该和孩子开些善意的玩笑,当孩子失败、沮丧时,用诙谐的语言让孩子破涕为笑,当孩子骄傲自满时,用幽默的方式让孩子懂得戒骄戒躁,这样,不但避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不愉快场面的发生,同时,孩子也会因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而更加激励自己做到更好。

  因此,父母多一份幽默,孩子就多一份轻松和力量。那么,父母应该在生活中如何落实“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段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用轻松的心情面对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幽默感源于开阔的心胸和积极乐观的性格。当父母愿意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时,说出幽默的话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然,对于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任何问题,父母如果不能用一颗相对平和的心去面对的话,即使说出幽默的语言也恐怕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方凯是一个调皮的孩子,这次期末考试,方凯不但退步了,之前还因为和同学打架而被老师批评。这次家长会结束后,方凯的父亲并没有指责他,因为他知道男孩子打架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至于学习退步,人人都会遇到,因此并不认为方凯犯了多大的过失。

  回到家,爸爸语气平和地对孩子说:“你是不是前两天展现了一下你的跆拳道?”

  方凯一听,明白父亲知道他打架的事情,惭愧地低下头。

  接着,父亲非常认真地说:“在家长会上,老师说你‘英勇善战’。我希望你能把这份英勇表现在学习上,如果下学期你能在学习方面‘一展拳脚’的话,老师和同学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爸爸也相信你能做到‘文武双全’的!”

  听了父亲的话,方凯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说:“爸爸,下次家长会上,我要让老师表扬我是‘文武双全’。”

  父亲也点点头说:“嗯,加油!”

  自从这次对话后,方凯的学习热情好像被激发起来,还经常对父亲说:“爸,我一定要做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父亲的幽默激发了方凯学习的信心。父亲之所以能说出幽默的话,是因为他以轻松的心情面对孩子的问题。所以,父母要知道,孩子的成长过程并不是父母预算好的程序,而是会随机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一遇到孩子不听话、闯祸等现象时,父母就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的话,无论如何是没法用幽默来激励孩子的,因此,还请父母用一颗平常心陪伴孩子一同成长。

建议二、用幽默不让孩子尴尬

   孩子总会有当众犯错的时候,如果父母当着大家的面责备孩子,在场的所有人都会陷入尴尬中,但是,父母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为下次犯错埋下了种子。那么,这个时候最适当的方法就是用幽默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过失,同时可以避免气氛的尴尬。

  一天,孟女士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并在餐桌上为客人准备了一些零食。当客人还没来得及品尝,她就发现巧克力少了很多,随后,她看到儿子的嘴边残留着巧克力的痕迹。面对如此情形,她并没有直接问儿子:“你是不是吃了我给客人准备的巧克力?”如果这样,孩子会感到尴尬,甚至可能会说谎为自己开脱。

  于是,她微笑着对儿子说:“巧克力是为客人准备的,是不是你的‘灰太狼’偷吃了巧克力?”儿子想了想说:“一定是他,他看到巧克力时嘴馋了。”

  “哦,那你要帮我转告‘灰太狼’,下次想吃巧克力时,要提前告诉我,好让我为他也准备一份!”孟女士说。

  “妈妈,我一定转告!”儿子大声地说道。

  在这样的问答中,母亲既保护了孩子在客人面前的自尊心,又巧妙地进行了教育,相信孩子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父母在众人面前要考虑到孩子的面子,尽量用幽默的方式提醒孩子,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励孩子改正错误。

建议三、用幽默对待孩子的顽皮

  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不应该总是用斥责或惩罚的办法来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而应该更多地进行善意的嘲讽。不要让孩子老是担心受处罚,而要使他们在看出自己的荒谬的同时破涕一笑。”的确,当父母对待孩子的错误,严肃认真的批评虽然是一种教育方法,但是用幽默的手段可能效果会更好。而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就是这样做的。

  有一天,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一回到家,就见一家人慌作一团。原来他的小儿子舒拉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他知道墨水还不至于使人中毒,所以没有惊慌,他轻松地问:“你真的喝了墨水?”

  舒拉得意地坐在那里,伸出被墨水染黑的舌头,做了个怪相。他不但没有恼怒,还从里屋拿出一叠吸墨水的纸来,对小儿子说:“现在没办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水的纸使劲嚼碎吞下去了!”

  说完,全家人都笑了,舒拉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于是,家人的紧张就会这样一句幽默的话化解了。而且此后,舒拉再也没有搞过类似的恶作剧。

  孩子有时会故意用一些异常举动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如果父母采用了“硬碰硬”的方式,孩子很可能变得更加蛮横。遇到这种情况,父母的最好借助幽默的手段,用轻松的口吻或行为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建议四、表扬孩子也需要有新意

  当孩子在某件事情上进步了,如果父母总是用几句孩子熟悉的语句表扬孩子的话,孩子会因为听腻了而不再感受到被激励。因此,父母的表扬方式要有新意。比方,孩子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很干净,妈妈可以说:“是机器猫帮你打扫的吗?机器猫的本领就是大,把这里收拾得这样干净!”这会比死死板板地说“啊,你的房间整理得真漂亮”更让孩子拥有一份劳动后的得意感。

  所以,父母要想用幽默激励孩子,可能平时要了解一些孩子世界里的神话人物或动画人物,好让这些人物在必要的时候帮助父母表扬孩子,而一些有新意的表扬更会激励孩子下次做得更好。

五、别借用幽默讽刺孩子

  父母用幽默激励孩子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幽默变成挖苦或讽刺。幽默是让孩子在笑声中感受父母对他的宽容和期待,而父母的幽默如果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嘲笑了,那父母还是不要用幽默的好,尤其对有些敏感的孩子,反而会弄巧成拙。

  所以,无论孩子遇到的是顺利还是逆境,首先父母要有一颗积极、乐观、轻松的心情。其次,父母使用幽默时,言语不可过激,如果父母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把握幽默的度的话,还是不要轻易使用幽默。而且,父母使用的幽默中不可加入低俗的语言,比如脏话、粗话等。

  一位母亲看到女儿染了黄色的头发,于是想用幽默的方式让女儿知道这并不是美。当母女两走到大街上,母亲突然撒开女儿的手说:“别拉着我啊!免得人家都以为我和黄毛女妖在一起。”女儿顿时生气,扬长而去。

  这位母亲的语言根本不算是幽默,只能说水平不高。因此,父母的幽默往往是良好的修养做背景才能达到真正激励孩子的效果。所以,父母如果不想让自己幽默的心变成讽刺孩子的语言,就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让孩子在父母的幽默中真正受益。

【教育箴言】

  父母要通过幽默的方式来激励孩子,首先父母要是一个幽默的人。而父母是否会幽默,在于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人生。如果父母心胸豁达、乐观积极,常常开怀大笑的话,即使不用幽默激励孩子,孩子也不会因为父母的愁眉苦脸而感到压抑。因此,只要让孩子在一个温暖轻松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哪怕父母的一句玩笑话,都会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

  

点击进入整本阅读《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点击阅读全文